首页汉语词典朱熹的意思
zhū

朱熹

拼音zhū xī
注音ㄓㄨ ㄒ一
朱熹

词语解释

朱熹[ zhū xī ]

⒈  (1130-1200)南宋哲学家、教育家。字元晦,号晦庵,徽州婺源(今属江西)人。在哲学上发展了二程(颢、颐)关于理气关系的学说,集理学之大成,建立了一个完整的唯心主义的理学体系,世称程朱学派。认为理气相依而不能相离,但“理在先,气在后”。主张启发式教育方法,反对死记硬背。对经学、史学、文学以及自然科学也有研究与贡献。著作有《四书集注》、《朱子语类》、《朱文公文集》等。

国语辞典

朱熹[ zhū xī ]

⒈  人名。(西元1130~1200)​字元晦,后改字仲晦,晚号晦翁,又号晦庵、紫阳。宋婺源人,侨寓建州。曾讲学于建阳考亭,因号考亭,晚筑草堂于云谷山,又号云谷老人。累官宝文阁待制,卒谥文,后世尊称朱子或朱文公。宝庆中赠太师,追封信国公、徽国公。其学以居敬穷理为主,集宋代理学之大成。编次著述之书甚多,所注四书,明清科举奉为程准。

英语Zhu Xi or Chu Hsi (1130-1200)​, also known as Master Zhu 朱子, Song dynasty Confucian writer and propagandist, founder of neo-Confucianism

德语Zhu Xi (Neokonfuzianer)​ (Eig, Pers, 1130 - 1200)​

法语Zhu Xi

分字解释


※ "朱熹"的意思解释、朱熹是什么意思由字词典汉语词典查词提供。

朱熹的词语造句

1.思诚为修身之本,而明善又为思诚之本。出自:宋·朱熹《四书集注·孟子集注》以真诚为准则是自我修养的关键,弄清楚哪些是好的言行举动,又是坚持真诚的根本。

2.朱熹理学理论的首要宗旨是通过一套人性的修养方法,以革除“习气”对本性的障蔽,进而促使潜存的道德本性如实彰显。

3.人之操履无若诚实。出自:宋·朱熹《宋名臣言行录》操履:操守。诚实是人的最高品德。

4.人光明磊落便是好人。出自:宋·朱熹《朱子语类》卷七十四光明磊落:胸怀坦荡,正大光明。

5.傲慢亵狎,导人为恶者,损友也。朱熹

6.半亩方塘一鉴开,天光云影共徘徊。问渠哪得清如许?为有源头活水来。朱熹

7.好而知其恶,恶而知其美,修身是齐家的前提条件,只有自身具有良好而高尚的道德品质,人才会有地位,才会受到众多家庭成员甚至社会成员的尊重与爱戴,所以身不修何以治家?朱熹

8.等闲识得东风面,万紫千红总是春。朱熹

9.读书譬如饮食,从容咀嚼,其味必长;大嚼大咀,终不知味也。朱熹

10.圣人所说底话,光明正大。出自:宋·朱熹《朱子语类·易九》底:同“的”。